技术派|印度计划购买俄制战略预警雷达,进一步强化反导战力
印俄拟合作生产战略预警雷达系统,旨在提升印度的反导能力。
据俄媒“今日俄罗斯”12月10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访俄时称,印度决定继续深化和扩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印度媒体报道称,辛格访俄期间参加印俄联产的隐形护卫舰“盾牌号”(INS Tushil)服役仪式,并会晤俄方高层探讨国防项目合作。根据协议,印度拟引进俄制“沃罗涅日”(Voronezh)系列战略预警雷达系统。
今年7月,据新华网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奥迪沙邦的发射场进行了AD-2反导系统试验,成功拦截了1枚模拟敌方远程导弹的目标弹。印度国防部随即宣布:“印度有能力拦截射程为5000千米的敌方核导弹。”
为了获得在与巴基斯坦军事竞赛中的优势地位,印度大力发展反导系统,此次引进战略预警雷达是重要举措之一。但受制于国防工业和技术水平,印度反导系统的整体水平并不高,而且不少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会进一步限制其作战能力的发挥。
“沃罗涅日”系列雷达是俄战略预警系统的核心装备。
印度反导预警雷达装备现状如何?
反导系统尤其是战略反导系统是一国战略防御的盾牌,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具有关键战略意义。反导系统一般由预警系统、拦截武器系统、制导雷达以及指挥中枢等组成。在整个系统中,预警系统承担着预警、发现和跟踪对方核力量部署和动态的重要职责,地位举足轻重。
战略预警系统的探测手段主要包括战略预警雷达、预警飞机(机载红外探测器)、光电跟踪监视系统和导弹预警卫星等。在这些探测手段中,预警雷达的装备最为广泛,是大国战略预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地基战略预警雷达的探测距离通常为1000千米-6000千米,可以说是反导系统的“眼睛”,也是战略预警系统最早使用的探测手段。
“绿松”雷达是“箭”式反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印度为了获得军事优势在90年代末启动了反导系统计划。习惯了购买国外先进装备的印度“下意识”将目光转向国外,首先考虑的是向俄罗斯采购兼具防空反导能力的S-300V防空导弹系统,但由于价格、技术合作等方面原因没有后文。之后印度又转向以色列的“箭”式反导系统,但该系统是美以联合研制的武器,因为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的印度自然无法获得,虽然没有计划引进整套“箭”式反导系统,但印度购买了该系统的“绿松”预警雷达,解决其反导系统缺乏先进预警设备的燃眉之急。
印度分别于2002年7月和2005年8月向以色列采购了两套“绿松”早期预警与火控雷达。“绿松”雷达是一种在500MHz到1000MHz的L波段运行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面积约为27平方米,能够探测500公里距离内的目标,能够对速度超过3公里/秒(约合11马赫)的目标进行持续跟踪。“绿松”雷达可以同时以搜索、探测、跟踪和导弹制导模式运行,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在4米以内,可用于对拦截弹进行初段和中段的制导。据称,该雷达可以自动探测、同步追踪几十个战术弹道导弹(TBM)。这两套雷达不仅用于承担战略预警任务,还在印度反导系统试验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满足反导系统的未来发展,印度在以色列的技术支持下,在“绿松”雷达基础上发展了“国产”的“剑鱼”预警雷达,与“绿松”相比,“剑鱼”采用印度自行研制的三维发射接收模块、信号处理、计算机和电源,其目标分类和识别能力提高了30%-40%,能同时跟踪200个目标,探测距离600-800千米,并能跟踪到以5000米/秒的速度飞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该雷达也在L波段工作,有搜索/预警、跟踪/火控和综合3种工作模式。其首次测试是在2009年3月,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雷达的远程跟踪的能力。印度目前正对该雷达进行升级(“超级剑鱼”雷达),从而使其覆盖范围达到1500千米。
无论是“绿松”还是“剑鱼”,它们实际上仍属于战区反导系统的预警雷达,与中美俄等大国列装的战略预警雷达无法相提并论,致力于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不会满足于上述两种雷达,也需要大国标配——战略预警雷达。印度国内的国防工业现在无法满足军方的需求,因此,这次印度依然将目光转向国外——俄罗斯的“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
印度为何看上“沃罗涅日”?
印度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遵循“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的目标是具备拦截射程在2500千米以内,射高在80千米以内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的能力。该阶段的反导体系由高低双层反导系统构成。第二步的目标是具备拦截射程在5000千米以内,射高在150千米内的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
印度试射PDV反导拦截弹。
根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此前公开的信息,印度正在打造的反导系统由负责大气层外防御的PAD拦截弹(后面改为更先进的PDV拦截弹)和负责大气层内防御的AAD拦截弹组成。这种双层反导体系和美国、俄罗斯模式相同,目的是增加拦截次数,提高拦截的效果。
PAD拦截弹由印度“大地”近程弹道导弹发展而来,射高80千米左右。由于“大地”导弹的第一级液体发动机性能平平,外界对PAD拦截弹的拦截能力并不看好,后期印度使用性能更先进的PDV拦截弹取代PAD也证明了这一点。PDV拦截弹是PAD拦截弹的改进型号,使用固体发动机替换PAD拦截弹的第一级液体发动机,提高拦截弹的飞行速度。据报道,PDV拦截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6马赫,射高超过150千米,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并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动能杀伤器(KKV)。
AAD拦截弹是单级固体燃料导弹,弹体长7.5米,重约1.2吨,能够击中15到30公里半径区域内的目标。AAD拦截弹在2007年12月进行首次试射,至今共进行了10次试验。在印度反导系统的,AAD拦截弹的最大射高约25千米,其角色类似于美国的“爱国者”-3,主要负责低层拦截。
印度试射AD-1反导拦截弹。
今年1月,印度首次在奥里萨邦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岛成功试射了印度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中的新型AD-1远程反导拦截弹。此次试射的AD-1导弹和计划中的AD-2导弹则属于印度反导系统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主要用于拦截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从印度公布发射照片来看,AD-1导弹采用两级设计,尺寸比AAD更大,飞行速度、射高和射程应该都会有增加,以拦截更高速的目标。
随着印度反导系统的发展,未来印度可能不会满足于拦截中程导弹,已经开始探索中段拦截,提升对远程乃至洲际导弹的拦截能力,这就需要对战略预警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战略预警雷达、导弹预警卫星等也进入印度的视线。
此次印度计划引进的“沃罗涅日”雷达是俄罗斯研制列装的新一代战略预警雷达。2006年,首部“沃罗涅日-M”雷达在圣彼得堡的列赫图西正式进行战斗值班状态,拉开了俄地基战略预警系统更新换代的序幕。
“沃罗涅日”是俄第三代大型相控阵反导预警雷达,也是俄反导预警网络中的骨干装备。该雷达采用固态有源相控阵技术,基于开放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理念,大幅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分类能力。“沃罗涅日”系列雷达包括“沃罗涅日-M”、“沃罗涅日-DM”、“沃罗涅日-VP”等3个型号,M型和VP型均工作于米波波段,基本是同一型号,区别是VP型由6个大模块组成,而M型只有3个。与M型和VP型相比,DM型工作于分米波段,对目标的定位精度略高。
根据研究,由于采用了现代化的雷达设计和器件技术,“沃罗涅日”对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能力稍强于美国“铺路爪”雷达。在“沃罗涅日”系列雷达中,“沃罗涅日-DM”雷达出现比较晚,外形上也有较大区别。根据相关资料,首座“沃罗涅日-DM”雷达在2013年才完成建设,在2015年投入正式运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约6000千米,探测高度4000千米,最大跟踪目标数500个,能探测跟踪太空中足球大小的目标。
俄计划部署10部“沃罗涅日”系列雷达,基本覆盖俄罗斯全境,可为俄反导系统和核反击提供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目前,“沃罗涅日-M”已在列宁格勒州列赫图西村、奥伦堡州奥尔斯克市、伊尔库茨克州乌索利耶-西伯利亚市运行,并正在沃尔库塔建造(基本完工,是否投入运行还未有消息)。“沃罗涅日-DM”目前部署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阿尔马维尔、加里宁格勒州的皮奥涅尔斯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叶尼塞斯克、阿尔泰边疆区的巴尔瑙尔。部署在摩尔曼斯克州奥列涅戈尔斯克的“沃罗涅日-VP”也可能完成建造工作,该雷达旨在取代老旧的第聂伯预警雷达。
印度若拥有“沃罗涅日”雷达,战时的早期战略预警能力将获得提升,平时对周边的导弹以及火箭发射活动的侦测和监视能力也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值得高度关注。而且还将刺激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其主要对手巴基斯坦也会根据印度反导系统的变化改进或研制新型导弹进行反制,“沃罗涅日”雷达采用固定部署,目标明显,印度纵深不大,战时将成为首先攻击的目标,战时生存能力存疑。